青春践行路 筑梦正当时|国际商学院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一)

2024年07月24日 19:30 供稿:刘筱彤 张潇月 刘晟源 张若琳 摄影:董坤秀 编辑:于欣妍 点击:[]

了解人文历史底蕴,探寻手造传承之路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鼓励新时代青年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721日至722日,山东工商学院国际商学院“巧手薪火,锦心绣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栖霞市市文化馆参观学习,与当地果都手造企业深入交流,踏上探寻栖霞非遗的文化之旅。

721日,团队首先来到了栖霞市文化馆,有幸邀请到栖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于志娜为成员们讲解介绍。步入栖霞市文化馆,仿佛走进了一座文化遗产的宝库。从巧夺天工的剪纸艺术到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从悠扬婉转的民间戏曲到刚柔并济的传统武术。千百年来,心灵手巧的栖霞人民在劳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多样具有胶东特色的手工艺项目。于志娜老师提到,其中传承至今且颇具规模的非遗手造项目有30多种,以剪纸、花饽饽、泥塑、棒槌花边、葫芦雕刻、刻瓷、草编等为典型代表。每一项非遗作品都展现着手艺人精湛的技艺,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底蕴。

在琳琅满目的非遗作品中,胶东花饽饽首先吸引了成员们的目光。胶东花饽饽造型多样、寓意美好,是胶东地区民间传统面食艺术的瑰宝。以面粉为原料,经过揉、捏、搓、剪等多道工序,制成各种栩栩如生的造型。于志娜老师说:“花饽饽贯穿着我们的一生!”

  

栖霞泥塑也是果都手造较为代表的技艺之一,造型生动传神、想象大胆夸张,表现题材丰富多彩。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创新,栖霞泥塑在延续传统技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胶东民间地域风格。

栖霞市文化馆是胶东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着胶东地区丰富的历史记忆。此次参观和欣赏非遗手造的经历,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了同学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也坚定了同学们传承和弘扬传统非遗技艺和文化的决心。

722日,实践团队来到栖霞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与山东农圈智慧发展有限公司培训师尹雨静开展采访交流。尹雨静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目前“果都手造”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当地企业在设计、营销和文化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探索。针对手造非遗技艺面临失传的现状,尹老师提到当前政府针对保护和推动“果都手造”出台了多项政策,对“果都手造”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与尹雨静老师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果都手造企业通过独特的文化内涵,为地方特色产业注入丰富底蕴,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手造产品作为旅游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为地方特色产业创造更多市场机会。

通过对手造非遗文化的初步探索,“巧手薪火,锦心绣梦”暑期实践团队深刻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发展的根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肩负起传承和发展非遗手造技艺的历史使命,深入挖掘其内涵,创新形式,使其在现代社会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我们一同走进栖霞,走近“果都手造”非遗手造技艺,感受它们的魅力,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闭